摘要: 郑立波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艺美术师,拜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江秀影的门下学习玉雕,注重雕刻技艺和创作手法,广泛吸收玉雕雕刻、木雕、陶瓷等其他领域的精髓,丰富了翡翠的表现形式。
最初进入的是寿山石雕,因为他出生在福州,当地的寿山石雕是一门非常受推崇的技艺,他的家人也多以经营寿山石为生,在郑立波的记忆中,家人会常常带着他欣赏寿山石,还会相应地告诉他关于寿山石的一些特点,每次都会送给他大量关于寿山石的书籍和一些图册,从小耳濡目染,郑立波看着这些书籍读得津津有味的,也对寿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在年幼的郑立波心目中,玉雕师都是神奇的,一块冰冷没有任何美感的石头,经过他们的手都能变得生动形象,美感横生,郑立波对玉雕师充满了佩服之情。长期的艺术熏陶让郑立波对雕刻越来越有兴趣,贫困的家庭条件让年幼的郑立波走上了寿山石雕之路,先后跟随了多位大师学习玉雕,将浮雕、人物、花鸟等多种雕法都掌握得不错。

玉雕作品《普度众生》图片
为了更好地学习玉雕,郑立波南下广东,在中国最大的玉器之城磨练自己,凭借着过硬的雕刻功底和对翡翠的理解,郑立波很快就从玉器也脱颖而出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谈到玉雕,郑立波认为一件作品能被称为艺术品,离不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内容,尤其是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,很多时候,灵感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灵感是捉摸不透的东西,有时候一天能产生很多个灵感,有时候很长时间都没有遇到灵感,每当没有任何创作灵感的时候,郑立波都会感到无比地痛苦,灵感来了就会马上将设计图画出来,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,内心的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。
艺术上,郑立波主张人应该像水一样,平和细润,去除急功近利的心,也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,不管任何学派,都不应该互相攻击,而是要共同交流,一起讨论玉雕的精髓,取长补短,才能在玉雕艺术上更上一层楼。

玉雕作品《粉墨人生》图片
郑立波透露,自己曾经将一块红皮的材料雕刻成半个切开的苹果,苹果内部雕刻了一个女人的臀部,臀部和强烈的红色都象征着欲望,于是将这件作品取名为《禁果》,这是一件非常具有现代色彩的作品。玉雕需要创新,但是自己是不会为了所谓的潮流,在玉石上雕刻一个苹果手机,这没有任何的文化内涵和意义。